手機大小事,找Q哥就是
最新機 整新機二手機 續約 新辦 維修全都有保固
全臺 有品質 有保障 通通優惠給你

這些是你遇到的iphone手機故障問題嗎?
.iphone手機摔機後螢幕不顯示,這個是手機面板壞掉?還是排線鬆脫?
.iphone手機摔機玻璃破裂,但是螢幕顯示和觸控功能都很正常,能單獨更換表層玻璃嗎?
.常遇到iphone手機自動關機?
.iphone手機待機耗電速度快?
.電池已經無法再充電了?
.相機故障開不起來?
.卡在開機畫面都不會動?
.休眠鍵都沒反應?

網路上有許多熱心人士,提供了所謂的撇步跟經驗分享,可這些方法真的能用嗎?
Q哥手機維修團隊針對你的疑難雜癥,幫你解決所有iphone手機與平板的問題!!!!

如果您有以下手機或是平板型號,若不在列表的型號,都歡迎來現場直接洽詢相關維修資訊

Iphone:
iphone 6、iphone 6p、iphone 6s 、iphone 6sp、iphone 7、iphone 7p、iphone 8、iphone 8p、iphone x、iphonexr、iphonexs、iphonexs max、iphone se、iphone se2、iphone 11、iphone 11pro、iphone 11pro max、iphone 12、iphone 12mini、iphone 12pro、iphone 12pro max、iphone 13、iphone 13mini、iphone 13pro、iphone 13pro max,ipad 4、ipad 5、ipad 6、ipad 7、ipad air 1、ipad air 2、ipad air 3、ipad pro 9.7、ipad pro 10.5、ipad pro 11、ipad pro 12.9、ipad mini 2、ipad mini 3、ipad mini 4、ipad mini 5、ipad mini 6

MAC:
iMac、macbook、 Mac mini 、 MacBook Pro、 MacBook Air

Q哥維修團隊,可快速幫你評估是否需要更換螢幕、更換電池、無法充電、更新韌體,過程透明,讓你安心,在地經營的優質維修中心,擁有主機板三級維修技術、頂級工具設備、與快速的服務品質。
即使簡單的維修項目也絲毫不馬虎,用最細心的態度對待每位客人的手機。
工程師皆擁有國家級考核維修證書,在最短時間判斷問題並維修。
網路評價優良店家,良好服務有口皆碑。維修期間也絕對保護您的手機隱私,請安心將手機交給我們。
只要有料件,我們都能修,Q哥手機維修團隊是您維修手機的最佳首選!

五星評價眾多值得信任!

新機購買最劃算

信用卡最高分期24 每期千元有找

讓你買 新機無負擔

✔ 多品牌新機任挑
✔ 不用怕買到黑心機
✔ 不用怕找不到人處理
✔ 全門市取貨及保固
✔ 刷卡/分期/Apple Pay/無卡分期
✔ 全配件再打9折

「無卡分期」:讓無卡族分期付款
「價格公開」:iPhone 新機價
完全透明公開,24小時隨時掌握iPhone市場價格

上百支二手機供您挑選

其他iphone手機疑難雜癥
.觸控異常
.主機板異常
.前後鏡頭故障
.充電孔接觸不良
.耳機孔接觸不良
.各按鍵開關故障
.聽筒異常
.MIC異常
.WIFI藍芽異常
.指紋辨識故障
.喇叭故障
.震動馬達故障
.感光故障
.無法開機
.泡水機處理
.螢幕解鎖
.系統異常
.指南針水平儀故障.

別再遲疑,讓Q哥成為你的手機守護神吧!!
點擊官網尋找離你最近的Q哥門市吧!!!

臺中逢甲店<<<GoogleMaps 點地址
臺中市西屯區河南路二段306號<<<GoogleMaps 點地址
🕚 營業時間 12:00-21:00 週一至週日
📞 聯絡電話 0908-221-199

臺中一中店<<<GoogleMaps 點地址
臺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277號<<<GoogleMaps 點地址
🕚 營業時間 12:00-21:00 週一至週日
📞 聯絡電話 0908-211-199

臺中公益店<<<GoogleMaps 點地址
臺中市西區公益路365號<<<GoogleMaps 點地址
🕚 營業時間 12:00-21:00 週一至週日
📞 聯絡電話 0902491199

臺中大里店<<<GoogleMaps 點地址
臺中市大里區中興路二段596號<<<GoogleMaps 點地址
🕚 營業時間
12:00-21:00 週一至週日
📞 聯絡電話 0902 481 199

apple相關新聞

 

        種種跡象表明無線充電將會成為iPhone 8的功能之一。

 

蘋果iPhone 8或可使用三星無線充電面板


        關于iPhone 8的眾多謠傳中,除了外觀設計之外最能引起消費者興趣的功能之一就是支持無線充電。雖然在正式發布之前蘋果不會承認,但是從種種跡象表明無線充電將會成為iPhone 8的功能之一。

        今天知名配件廠商不僅確認了iPhone 8支持無線充電,而且還是使用Qi技術而非獨有技術,那么這是否就意味著任何支持Qi無線充電的面板(例如三星的無線充電面板)都可以給iPhone進行充電呢?

        配件廠商RAVPower對于即將到來的蘋果無線快充面板描述道:“使用RAVPower的無線充電面板,是時候和線纜、插座告別了,這款產品提供行業領先的10W電壓輸出,意味著更快的充電效率。這款充電面板兼容三星Galaxy S8/S8+/S7,以及所有支持Qi傳輸標準的設備。”

 

 

 

 

 

“蘋果稅”事件愈演愈烈。一夜之間,蘋果在中國成了全民公敵,甚至有大量網民呼吁中國互聯網企業聯合起來抵制蘋果,將其趕出中國。

 

蘋果會失去中國市場嗎?這是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話題。如果真的失去了中國,這家世界第一公司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國內的相關企業又將如何?

 

1

 

鄭州航空港區有一家巨大的富士康工廠,鱗次櫛比的廠房讓它看起來仿佛一座城鎮,上下班的時候,如織人流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到盡頭。

 

鄭州共有三家富士康工廠,港區廠是其中最大的一家。2014年“摸獎大會”時的統計顯示,三廠共有31.8萬人,這一數字仍在增加,已近乎一座中等城市的規模。

 

 

港區廠的周圍是24小時運轉的海關中心,里面隨時堆積著成堆的貨物,外面則排著超過1里長的卡車,等待著裝貨、運往世界各地。

 

生產iPhone是這座“城市”唯一的職能,《紐約時報》將之稱為“蘋果城”。全球一半的iPhone在這里生產,2016年底的數據顯示,這里的海關已經經手了2.3億部iPhone。

 

零件從世界各地涌來,變為成品涌向世界各地。在全球任何地方,你不可能找到比這里更適合iPhone生產的地方。

 

一年賺走3000億,蘋果背后站著多少家中國公司?

 

為了服務這款風靡世界的產品,當地政府傾注了大量心血。鄭州為此設立了經濟區,廠區的運營中心被設在保稅區,進口零部件得以不用交稅。

 

海關內,富士康將iPhone賣給蘋果,蘋果再將其賣給子公司,他們中的部分產品并沒有出口,而是直接運往了中國其他城市。由于采用不同的進出口規則,蘋果得以將成品以更低的成本賣給中國消費者。

 

港區廠數里之外,坐落著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政府承諾投入100多億美元擴建機場,以更好地服務iPhone的進出口業務。

 

 

稅收和交通只是支持計劃的一部分。為了廠區的良好運轉,地方政府向富士康提供了15億美元的貸款,幫助其建設了工廠和宿舍,并且配套了公路與發電廠設施。

 

這樣的特別援助是長期且持續的。工廠投產的前5年,政府免去了富士康的企業稅和增值稅,并在其后的5年內減半。最先的2年時間里,每生產一部iPhone,富士康就能拿到1美元左右的補貼。

 

除此之外,政府還承擔了部分能源和交通成本,iPhone生產線緊張的時候,他們甚至會幫忙招募員工。

 

如是中國力量,幫助蘋果將利潤做到了極致。據估計,iPhone 7(32G)版本的成本在400美元左右,約合2715人民幣,其中國地區的售價則為5388人民幣——從出廠到入手消費者,這部手機的“價值”翻了一倍。

 

對于如今的蘋果而言,iPhone的利潤是不折不扣的命脈。2017財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iPhone類產品的營收為蘋果貢獻了62%的比例。與之相對應的另一項統計數據是,2016年,蘋果手機銷量雖然只占全球的12%,卻霸占了手機產業超過90%的利潤。

 

2

 

富士康是蘋果最大的供應商,也是蘋果產業鏈中最難替代的一環。為了牢牢握住代工鏈條,蘋果在該領域相繼培植了上海昌碩和偉創力,但是后者的良率與效率離富士康還有很大的差距——這還是建立在三者都“享受”中國勞動力、效率與政策的基礎上。

 

無法想象,離開富士康、離開“蘋果城”,iPhone的成本會有怎樣幅度的上漲。2016年,特朗普曾威脅蘋果將工廠搬回美國,相關分析認為,這項措施僅勞動力成本端,就將給蘋果產品帶來20%—30%的價格漲幅。

 

一年賺走3000億,蘋果背后站著多少家中國公司?

 

 

自2001年iPod起,富士康與蘋果便成了最親密的伙伴,郭臺銘幾乎滿足了蘋果對于每一款重磅產品的生產需求。富士康總能在第一時間拿出生產原型設備,生產線全力運轉的時候,這里是全世界最具效率的地方。

 

富士康只是蘋果中國產業鏈上的一環。iMac、iPad、iPhone……這些靈魂產品的從里至外,都可以找到中國企業的身影。

 

臺積電的芯片、歌爾聲學/瑞聲科技的聲學器件、藍思科技的玻璃蓋板、立訊精密的連接器、比亞迪的鋰電池、安潔科技的功能性器件、信維通信的無線充電技術……未來,這串長長的名單上還將加入更多名字,比如中國企業的AMOLED顯示面板。

 

一年賺走3000億,蘋果背后站著多少家中國公司?

 

 

“蘋果供應商”是一個帶有復雜情感糾葛的詞匯,它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桎梏。

 

加入蘋果供應鏈給一眾中國企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8年,萊寶高科通過電容式觸摸屏模組進入蘋果產業鏈,是年便拿下55%的毛利率,其股價在其后兩年上漲20倍。立訊精密旗下的昆山聯滔,進入蘋果產業鏈后,業績從虧損1300萬變成了年盈利3.12億。

 

即便是臺積電、富士康這樣的超級大戶,都直接受益于蘋果的成長,其他企業的例子更是不可枚舉。

 

但是輝煌的背后,是殘酷的廝殺、命懸一線的風險以及藍領般的待遇。

 

蘋果供應商擁有獨特的標簽,“業內最佳”和“高效率、高強度、低利潤、服從”這種矛盾的特性,完美地結合在了他們身上。

 

蘋果對于供應商的核心策略是“競爭與制衡”,在其看來,沒有哪家供應商是不可替代的。即便是芯片這樣的核心領域,它都發展出了三星和臺積電,而蘋果則是永遠的受益者,總能以最低的價格拿到最好的產品。

 

 

其他鏈條里則更是如此。每一代產品的更新換代,都伴隨著蘋果產業鏈的一次調整,新供應商加入,老供應商出局。

 

一年賺走3000億,蘋果背后站著多少家中國公司?

 

萊寶高科是其中的經典案例。2011年失去蘋果訂單后,公司的業績連年大幅度下降,股價更是下跌超過80%。

 

這種還不算慘。蘋果的訂單對于很多企業而言是一場賭博,因為體量巨大、要求嚴苛,供應商不得不集中所有資源專攻一項,等同于賭上身家性命。2014年,因為技術不達蘋果標準,臺灣第二大觸控面板廠商勝華科技直接宣布破產;同年,美國GT公司因藍寶石屏幕質量問題瞬間“倒閉”;今年4月,Imagination失去蘋果GPU訂單的消息傳出,股價大跌70%……

 

3

 

“能在蘋果供應鏈里活下來的,都是狠角色”。

 

蘋果對于產品的每個細節都完美把控,這也要求其供應商做到極致。換言之,能進入蘋果體系的,無一不是業內的佼佼者。

 

蘋果給這些優秀伙伴的分成并不高,在其供應體系里,更低成本是核心準則之一,蘋果始終攫取最大的利潤。

 

要求高、利潤低,卻沒有哪家企業愿意退出蘋果體系,因為其好處同樣顯而易見。

 

蘋果帶來了大量、穩定的訂單,使得企業實現規模效應。這種差別就像是服務100個人,每個賺1千,和服務1000萬人,每個賺1塊。

 

另一方面,出于蘋果的“變態”要求,供應商們也逼迫自己不斷進步。其中最出名的當屬蘋果顯示器玻璃供應商、美國康寧公司,當初,正是出于喬布斯的反復施壓,康寧才得以突破自我。如今,這家公司更是以超快的速度進化,產品每年都更新換代,其“秘方”甚至被拿來與可口可樂相媲美。

 

一年賺走3000億,蘋果背后站著多少家中國公司?

 

 

康寧的例子同樣見于中國的蘋果供應商們。蘋果不斷要求臺積電拿出更精密的制程,要求瑞聲科技拿出更好的聲學器件,甚至逼迫富士康不斷改良創新,以實現效率最大化。有玩笑稱,因為蘋果的產能壓力,富士康車間里最少培養出了幾千名能勝任廠長的優秀車間主任。

 

可以說,蘋果和中國供應商們是相輔相成的,后者聯合打造了蘋果的產品,并且成為其龐大利潤的基石;而蘋果則提供了大量訂單、名聲以及與時俱進的“精神”。

 

這種在痛苦中擁抱成就的狀態,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繼續下去。摩根士丹利的研報顯示,僅iPhone 8產品,就會給供應商帶來770億美元的總需求,相較iPhone 7大漲62%。這筆資金,無疑會吸引更多中國廠商投身其中,“享受”高壓與霸王條款。

 

無論蘋果產品在中國市場表現如何,這樣的供應鏈體系都堅不可破。企業總是流向洼地,這些中國供應商之所以能加入蘋果體系,是用價格、技術一步步拼殺出來的,他們給蘋果提供了最優選擇。

 

如果蘋果式微,市場份額下降,這些優質企業或許依舊能從其他廠商那里得到訂單,但很難說是否能像以前一樣保持進取心。從某種程度來說,吝嗇的地主也直接幫助了長工們增長氣力。

 

4

 

中國的供應商們如舊,中國的市場卻在變化,這種變化自上而下。

 

2014年11月,國務院向地方政府提出,要求評估并取消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提供給跨國出口商的補貼和稅收減免政策。中國不再滿足于做“世界工廠”,紫光、華為這類本土科技巨頭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扶持。

 

上周,華商韜略報道了高通與紫光的暗戰(他以千億美元征戰世界,卻在家門口被里外合擊?),事件的背后正是中國力量尋求突圍,與外資巨頭封鎖中國產業間的較量。

 

外企曾經唾手可得的地方補貼,如今被北京要求嚴格審查。風向的變化給蘋果造成了怎樣的實際影響?情況不得而知,但面對這樣的局面,蘋果正積極斡旋。

 

自出任CEO后,庫克11次造訪中國,而前任喬布斯的次數是零。

 

期間,庫克兩次造訪鄭州“蘋果城”,他脫下西裝,換上白色的工作服并戴上鞋套,在車間里和一位女工人興致盎然地聊了5分鐘。末了,他還客串搬運工,親自搬遞箱子。

 

一年賺走3000億,蘋果背后站著多少家中國公司?

 

 

蘋果和庫克,謹慎地維護著蘋果優質外企和中國經濟重要貢獻者的形象,他多次強調,蘋果在中國創造了300多萬個就業崗位,這個數據讓他無比驕傲。另一邊,庫克不斷與監管部門以及各類政府高層拉近關系,頻繁走進省部級領導的會客廳。

 

從現有狀況看來,庫克在政府關系方面的維系相當成功,但市場的變化,卻超出了他的掌控。

 

在中國,蘋果不再像以前那樣受歡迎了。幾年前,iPhone4幾乎是在瞬間征服了中國的消費者,這款高端手機系列被生生打造成了人手一部的“街機”。

 

此后的時間里,iPhone系列在中國愈卷愈烈,卻在2016年開春驟然失重。是年第一季度,蘋果大中華區營收124.8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68.23億美元下滑26%;第二季度是33%,第三季度是30%。

 

下滑態勢持續至今。最新的財報中,蘋果的全球業績創下歷史新高,但其他四個地區全部大漲,唯獨大中華地區不增反跌,單季營降至107.26億美元。

 

即便以當下的“壞狀況”計算,蘋果一年也能從大中華地區收獲3000億人民幣的營收,但蘋果顯然并不滿足。

 

表面上看,庫克對于業績相當淡然,他稱中國銷量下降不是因為產品不行,而是產品太有吸引力,因為“所有人都在等iPhone 8”。

 

事實是否如其所料,暫且不得而知,但僅從相關統計看來,在華為、OPPO、Vivo、小米等廠商集體發力中高端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國產品牌。

 

一年賺走3000億,蘋果背后站著多少家中國公司?

 

 

蘋果在中國的舉動,也表明了庫克的心情并不像口頭般輕松。4月起,這家公司在中國動作頻頻,先是力懟微信贊賞功能,后又出臺條款,將所有贊賞、打賞強制納入IAP體系。

 

這些動作引燃了中國民眾的怒火,但說他壟斷也好,罵其流氓也罷,網絡上的流言蜚語,對蘋果實際沒什么影響。不管是羅永浩罵“傻X”還是專家學者說其壟斷,蘋果壓根不用理會。

 

在連續5個季度營收同比下滑這個關鍵節點上,蘋果必須做出改變。但問題在于,硬件銷售下滑的同時,蘋果似乎也不太懂中國的手機軟件體系,或者說是移動互聯生態。

 

5

 

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永遠站在舞臺的中央,20層樓摔不壞的諾基亞也不行。

 

對于變老的科技公司而言,發力軟件服務是慣常套路,即從擴大用戶基數轉向從每名用戶處賺得更多錢。

 

蘋果有沒有變老?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它依舊是全世界最成功、市值最大、最有錢的公司。但另一方面,蘋果近年間在科技方面的進步卻不盡如人意。

 

“再不創新蘋果就老了”,這是一個全球性的話題。每一代iPhone出爐前,都被認為將出現劃時代的科技與應用,但期待鮮有兌現。

 

不論“變老”與否,在日漸飽和的中國手機市場,蘋果被認為遵循了向個體收取更多錢的經典轉變。

 

實際上,蘋果從不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硬件公司。盡管硬件貢獻了絕大部分利潤,但按照喬布斯的定義,蘋果是一家軟件公司,之所以做硬件,是為了互聯網平臺的流量入口。

 

隨著硬件賣瘋,蘋果軟件的地位趨于邊緣化。庫克一直試圖重塑蘋果的業務結構,通過Music、Pay、App Store等服務產生更多流量價值。2016年,他表示希望將用戶牢牢捆綁在蘋果生態中,使蘋果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軟件服務公司。

 

一年賺走3000億,蘋果背后站著多少家中國公司?

 

 

更早些時候,蘋果就嘗試在中國的軟件生態中發力。2015年9月,蘋果宣布將Apple Music、iTunes Movies和iBooks推向中國市場。但這項計劃很不成功,2016年的4月份,蘋果官方宣布,iTunes Movies和iBooks這兩項業務在中國暫停運營。

 

唯一表現正常、甚至愈發強勢的,是App Store。App Store是蘋果的命脈,其大名鼎鼎的“蘋果稅”也是近期贊賞、打賞爭議的核心。在App Store里,所有經手的錢,蘋果都要抽走30%。

 

APP Store為蘋果帶來了巨大的、穩定的利潤。據美國相關統計,2016年度,30%的分成為蘋果貢獻了超過90億美金的收入,這部分收入幾乎全是利潤。90美金相當于620億人民幣,相較之下,騰訊2016財年的總利潤為414.7億人民幣。

 

截至2017財年第一季度,蘋果的現金儲備為2460.9億美元,較2016財年同期增長84.9億美元,可以說,APP Store的抽成完全覆蓋了其現金儲備的增長,是名副其實“躺著掙錢”的最佳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iPhone在中國的占有率持續走低,但是現有iOS用戶的花錢能力卻越來越強。2016年第四季度,APP Store中國市場的收入超過20億美金,創下單個市場的紀錄,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一年賺走3000億,蘋果背后站著多少家中國公司?

 

 

單季、單市場營收20億美金什么概念?只比百度單季度營收少那么一點點。

 

本次蘋果擴大“征稅”范疇事件中,有評論認為其目的并不在于錢,這種觀念并不正確。雖然微信打賞涉及的錢不多,但諸如直播平臺等其他打賞卻是不折不扣巨款。有統計稱,中國如今直播平臺的年打賞總額超過一百億人民幣,這筆錢被抽走一部分,才是真正令企業肉疼。

 

如果失去中國的軟件市場,單季20億美元的營收歸零,蘋果也無疑會感到肉疼。

 

6

 

除了更好地坐地收錢外,輿論普遍認為蘋果近期的動作還有其他目的,比如強調話語權、搶占支付場景等等,各種說法不一而足。

 

雖然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蘋果希望App Store成為應用的唯一入口、用戶接觸任何產品的唯一途徑,這一態度從未改變。

 

一年賺走3000億,蘋果背后站著多少家中國公司?

 

 

但隨著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推陳出新,蘋果與開發者、尤其是中國開發者們的利益矛盾,正不斷凸顯。

 

如今,阿里和騰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尤其是后者旗下的微信,早已跳脫出社交工具的范疇,從內容分發、金融支付、生活服務到游戲娛樂,這款應用幾乎無所不包。

 

由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存在,阿里和騰訊平臺的業務,絕大部分跳過了App Store,架空了蘋果,這樣的局面令蘋果感到不安。

 

中國對手們越做越好,蘋果的表現則有點尷尬。App Store的IAP機制是什么水平,iOS用戶們想必很熟悉。反應速度極慢、操作繁瑣、經常需要輸入密碼、交易歷史查詢很麻煩、只能選擇特定金額……對于習慣了微信和支付寶的中國用戶而言,IAP機制可謂一無是處。

 

平心而論,在該領域的用戶體驗上,蘋果做的不如阿里和騰訊。IAP機制之所以還在擴張,是出于龐大用戶基數以及強制條款,而在外部支付上,蘋果和對手的差距顯而易見。

 

蘋果曾試圖發力移動支付,庫克將Apple Pay視為蘋果未來的核心增長點。Apple Pay在美國占據36%的支付市場份額,但氣勢洶洶進入中國后,卻很快偃旗息鼓,2016年連1%的市場份額都不到。

 

移動支付的核心在于適用場景。在中國,用戶可以通過支付寶、微信買路邊紅薯、坐電動三輪,掃遍大街小巷的店面,而Apple Pay只在有限的連鎖店中可以得見。

 

其中的差別在于企業的線下推廣能力,在這一點上,除非未來連續兩次出現“微信紅包”級別的革命性事件,再以此為基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線下推廣,否則Apple Pay幾乎沒有翻身之日。

 

近期的WWDC大會上,蘋果接連公布了兩項關于支付的新規定,一是增加P2P支付業務(個人轉賬),二是蘋果攝像頭可以直接掃描二維碼。國外果粉們為之歡呼雀躍,消息傳到中國,受眾們一看:恩?這不都是微信、支付寶玩剩下的嗎?

 

7

 

軟件一向被認為比硬件更具利潤空間,當下的互聯網江湖,成熟穩定的應用平臺,生命力也強過硬件入口。阿里和騰訊依靠“軟體系”不斷開疆拓土,強如蘋果或許對此也有所覬覦。

 

一年賺走3000億,蘋果背后站著多少家中國公司?

 

中國移動支付領域的爭奪權,蘋果或許可以放手,但對于App Store體系釜底抽薪的威脅,它卻不得不防。

 

軟件開發商做大了都想往上走,發展成為平臺,甚至比App Store更高級的生態圈,矛盾也隨之而來。

 

App Store曾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軟件體系,但如今已初現疲態。用戶手機上真正頻繁用到的應用并不多,大部分應用躺在手機里,占著幾十M的內存,耗著手機的電量,十天半個月才見一次天日。而且每款應用都需要密碼,有些用戶連賬號都記不住。

 

隨著APP越來越多,去“APP化”的理念也越傳越廣。騰訊的小程序,就是這樣一款產品,無需賬號密碼,不用注冊安裝。

 

對于小程序,蘋果有著很強的戒備。小程序出爐時,張小龍曾在朋友圈發長文闡述這一名字的由來,馬化騰回復稱“蘋果不讓叫應用號,也許反而是好事”。

 

一年賺走3000億,蘋果背后站著多少家中國公司?

 

 

小程序最早定名“應用號”,這一名稱簡單明了,不像“小程序”般充滿技術味道,之所以改名,是因為“應用(APP)”這個詞無法通過蘋果審核。

 

小程序做大了,勢必要和App Store搶飯碗,這也是輿論普遍認為騰訊和蘋果必有一戰的原因。

 

實際上不止騰訊,美國的互聯網企業也想著做平臺。Facebook開發了應用商店和信用平臺,為此和蘋果打了幾次,最后還是乖乖交了30%的稅。

 

8

 

“收拾”完了Facebook,蘋果希望將這樣的經驗推廣到中國。“沖突”發生后,不少網民呼吁中國互聯網企業揭竿而起,聯合抵制蘋果。這樣的情況并沒有發生,是因為幾方的矛盾還沒有上升到如此高度。

 

牽涉其中的互聯網企業,均沒有太大的利益損失,微信贊賞端,騰訊本來就不收費,損失的只是作者和大V,知乎和今日頭條等平臺同樣如此。而直播平臺自誕生以來就給蘋果交稅,早就習慣了。

 

為了這點利益,這些企業斷然不可能與蘋果翻臉,畢竟行業競爭如此激烈,去掉IOS端的用戶,幾乎等同于退出市場。

 

在中國,要想真正對抗蘋果,只有騰訊、阿里這種級別的老大站出來,團結一眾“小弟”攜手作戰。

 

如果真有這么一天,蘋果被聯合抵制,APP Store告別中國,將給國內的開發者們帶來怎樣的影響?

 

2015年,蘋果稱在iOS應用開發上,公司為中國創造了150萬個工作崗位——這意味著幾乎所有的中國程序員,都和蘋果系統打過交道。

 

和蘋果供應商一樣,開發者們對于iOS亦是愛恨交加。

 

主流的手機平臺就兩個,iOS占20%,Android占80%。相較國內安卓渠道與開發者五五開、四六開的分成,App Store與開發者為三七比例分成,讓利較多。所以在利益分享方面,App Store很受歡迎。

 

一年賺走3000億,蘋果背后站著多少家中國公司?

 

 

iOS是相對封閉的系統,其編程規則較為統一,對于開發者也更便利。而安卓則有各種機型、各大廠商,因此帶來了各式各樣的bug。所以單論開發,iOS的困難性小于安卓。

 

但是想上APP Store并且一直留在APP Store,則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在這片“領土”上,蘋果擁有絕對的權利。

 

開發者必須吃透蘋果多達幾十頁紙的規則,還要經過嚴格審核,甚至是公開源代碼。審核分為電腦和人工兩部分,據說蘋果的審核員不超過10個,能否“過關”純屬運氣,經常被“斃”了都不知道具體原因。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涉及APP的企業,向蘋果妥協是司空見慣之事。在中國,即便是騰訊這樣的企業也不能幸免。

 

騰訊內部數據顯示,2014年度,騰訊的相關審核被蘋果拒絕超過100多次,其中超過50%以上是因為“IAP異常”,也就是付款機制的問題。騰訊不得不就此反復修改,以滿足蘋果的要求。

 

如果蘋果想下架某款應用,則不需要什么正兒八經的理由。2016年底,諾基亞控告蘋果侵權,后者直接將諾基亞的所有應用強制下架。還有報道稱,今年截至4月,已有超過6萬個中國應用被強制下架,很多連原因都不給。

 

一年賺走3000億,蘋果背后站著多少家中國公司?

 

 

對于中國開發者而言,在什么平臺做開發都可以,關鍵是看平臺的用戶數和分成比例。iOS端聚集了10億用戶,面向全球,給中國APP的國際化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APP Store對于開發者的分成還算合理,如果蘋果離開中國,出現新的平臺,比如最大的可能性騰訊,分成比例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蘋果希望通過軟件和互聯網入口端的強勢來維持其話語權,但對于這家公司而言,軟件和硬件是一體的,在中國,蘋果的硬件入口甚至比軟件體系更為重要,畢竟很多消費者并不關心有沒有APP Store。

 

如果硬件的市場份額越來越低,那在不久的將來,蘋果或許真的會迎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群起攻之。

 

伴隨著中國產業與企業向高端、向世界前進的步伐,一定會有越來越多類似“蘋果VS騰訊”的案例上演,甚至不可避免地短兵相接、狹路相逢。正如清華紫光的半導體剛有起色,國際對手已提前動手,試圖扼殺其于搖籃之中。

 

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運籌帷幄、合縱連橫,考驗的不僅是某家企業或是某位企業家的智慧,也考驗著更多相關者的韜略。

 

ED155PHEWQQ1515VE

arrow
arrow

    s68t4vf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